作为唯一的传承保护单位福州平话民间艺术院始终致力于保护和传承福州曲艺的两大奇葩-ab娱乐平台注册入口
来源:中新网 发布时间:2021-08-11 16:28
福州民间艺术与福州评书被称为福州民间艺术界的两朵姐妹花它们源于唐宋时期的古代说唱艺术,以雅俗共赏的方式向观众传递正能量,深受福州人的喜爱
虽然在今天依然散发着经典的魅力,但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方言传承的薄弱,福州民间艺术和评书的发展面临着多年停滞的困境。
2006年,福州艺术与平话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唯一的传承保护单位,福州平话民间艺术院始终致力于保护和传承福州曲艺的两大奇葩福州41岁的省级非遗传承人郑怡是该研究所的骨干最近几年来,以她为代表的曲艺人正携起手来,将福州的民间艺术和评书带回福州人的视野,让曲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在2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郑怡表示,作为福州本地人和传承人,她有责任和义务让更多的福州人和外国人了解福州的艺术和评论它们不仅是戏曲,更是福州文化的积淀和传承
2003年,半路出家的开始与全国非遗传承人陈系统学习说书经过三年的专业训练,郑怡已经学会了整个对口解说《奇女姻缘》 《施三德》
福州说书是用福州方言讲的,是一种独特的穿插土歌风格的传统说书形式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界的活化石
醒木捶击,钹响,且有长音间隙伴随着演员语气的变化,很多角色轮番出现.与其他评书表演不同的是,福州评书除了折扇,斑指,醒木,丝帕,竹筷之外,还使用了一个钹,演员要单独扮演多个角色
比如你从一个小女孩变成一个叔叔,你必须改变你的声音和颜色,呼吸的使用应该做四两次如今,郑怡经常给年轻一代指路,一个人在讲故事表演中扮演各种角色,这对学习唱歌很有帮助
2006年,郑怡通过福州曲艺团招考,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随福州歌唱次年开始登台表演和演唱,先后获得第三届福建省工艺美术大赛新锐艺人一等奖,第三届福建省艺术节表演金奖,演员金奖2012年,她的表演《秦楼月春回坊巷》获得全国曲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交流展银奖,她的表演《祥林嫂》获得福建省第四届曲艺表演一等奖
盛景成回忆道
工尺谱是我国传统的记谱方法之一,以劳动,尺等字写点名而得名郑怡听团里的老前辈说,抚州民间艺术是根据当地古音阶的记载唱的多年来,福州人在尺身旁加人,创造了倪字,这是福州曲艺人的专属可是,很长一段时间,字典里没有它的踪迹
郑怡记得,大约七八年前,共青团的领导们偶然发现,这个根据福州独特的民间艺术创作的新词可以在电脑上打字,大家都有点感慨这个词终于产生了承认了我们。
这些话或多或少道出了福州艺术发展的尴尬处境。
从最早出入宫廷,官员,贵族的宫殿,到后来兴盛于寻常百姓家,福州的老民间艺人常常一天表演三次,在这里唱歌,隔壁评论。
20世纪80年代末,福州唱腔发展停滞不前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许多在福州听歌的观众因搬迁而分散伴随着流行歌曲的发展和娱乐方式的丰富,曾经每场比赛至少有几百人的观众只剩下几十人曲艺演员看到观众越来越老,越来越小
福州平话是
民间艺人之间没有联系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郑怡以自己为例:2003年进入艺术学校学习歌剧时,同组有22个兄弟姐妹,但现在只有三四个还在坚持如今,该院仍面临着曲艺从业者老龄化的尴尬,新鲜血液的注入迫在眉睫
只要有人愿意学,我们就教在学院里,传唱传评成了包括郑怡在内的艺术家们心中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为此,曲艺演员多年来坚持走进社区,走进学校,用一个个的表演和作品,将虾味曲艺融入福州人的日常生活。
将传统民间艺术融入日常生活
早在2012年,该所负责人就先行一步,号召所有有技能的工作人员走出单位,到社区和学校免费演出,进行公益推广郑怡也跟着老师傅的风里来雨里去
郑怡当时觉得不可思议,我的老师为什么要坚持这些东西
我去的次数多了,街上的一博和一都认识见面的时候还会说再唱一遍
年复一年,时间长了,我们都有了感情通过音乐旋律和表演让大家团结在一起只要张开嘴,打个响指,大家的情绪就会上来现在,和郑怡在一起的师傅已经退休了,他认识的一博和木易也有一部分离开了,但郑怡觉得乡愁的维系还存在
最近几天,为迎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召开,福州平话艺术学院推出多场迎新世界遗产专场演出郑怡不得不像陀螺一样忙碌,除了特殊的表演,他还需要表演和教学,并火速配合曲艺的推广
长长的石凳,小小的亭子,伊贝伊姆坐在椅子上,去看歌剧,一手捧着茉莉花茶,一手拿着蒲扇,扇呀扇呀在几天前的一次现场广播中,郑怡和他的听众分享了他们进入社区表演时的一瞥
郑怡缓缓地诉说着,因中暑而沙哑的声音里充满了笑容这就是古福州
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