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苏州评弹的音乐美学和艺术规范得到了各方的充分关注和认可-ab娱乐平台注册入口
来源:中华网 发布时间:2021-08-09 15:28
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苏州市吴江区公共文化艺术中心推出原创评弹剧《红军故事》该剧以红军长征的真实故事为主线,通过对一位经历过多次战斗的老红军的记忆,将感人的故事《夜渡于都河》 《红土地》 《半条红军被》 《连心绳》 《一把野菜》 《半个高粱馍》 《司号员》串联上演全剧以小故事见证大情怀,以传统民间艺术彰显初心使命,用生命和热血弘扬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伟大长征精神日前,该剧成功入选江苏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美术作品展,得到了各方的充分关注和认可
平潭戏海报《红军故事》
《红军故事》创作三年多,经历了评弹组曲评弹场景组曲的舞台演变,以苏州评弹为艺术载体,融合现代舞台艺术元素其创作中的诸多努力,为古代苏州评弹的传承与创新形成了诸多启示
跳进去跳出来,传承苏州评弹的音乐美学和艺术规范
《红军故事》是一场彰显苏州批判特色,优雅魅力,芬芳气息的演出舞台上的各大节目均由专业评弹演员表演,实现了老,中,青三代艺人相结合,由著名艺人领衔,骨干领衔,新兴人才领衔其中,苏州著名说书人蒋永春与袁小良,王进牡丹夫妇加盟全国一流演员,为整部剧的呈现提供了诸多亮点作为主要参与者,一批经验丰富的资深演员和优秀的中青年演员更是让人印象深刻他们充分展示了一桌两椅的传统风格,展示了吴侬软语的苏州说唱特色,展示了脸型,手势,口语等基本功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苏州评弹演唱的主要流派有很多,如激扬的杨调,流畅舒展的秦调,亲切柔美的郁调,悠扬悠扬的徐调,朴实豪爽的江调,铿锵有力的薛调,浑厚有力的陈调等
更重要的是,表演有效地展示了苏州评弹最重要的艺术特征,即演员在身份上的跳进跳出比如,蒋永春不仅作为老红军在整部剧中扮演说书人,还扮演红军的号手再比如短篇《红土地》,两个演员扮演说书人,老师,侦察兵,三排长,伤兵等在短剧《连心绳》中,两位演员还分别饰演了方颖昌,半梅,夫人,勇士等
值得注意的是,开篇或选曲的所有歌词,无论是五句还是七句,都符合基本声调的音韵规范许多咏叹调具有苏州弹词的通常特征比如开篇《一把野菜》中,六个说我是和九个哪知道的重叠句连接在一起,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让他们感受到深深的感动和深情此外,集体开场,群唱,点评葛坤歌曲的歌词和编曲都是根据苏州弹词演变而来,与《苏州好风光》等常见的评弹音乐表演并无不同
大胆创新,实现剧场效果大幅扩张
《红军故事》继承了苏州评弹固有的语言和音乐特点,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与《苏州园林》《十二金钗》01《唱支山歌给党听》等其他题材的评弹专场相比,该剧极大地拓展了剧场效果,可谓风格迥异,增添了新的韵味内在原因在于这次创作的大胆创新,以及一些戏剧舞台背景和表演因素的适度融合
在表演场景上,该剧营造了大舞台的氛围,具有直接而强烈的视听冲击力红军活动波澜壮阔真实的动静态场景,场景演员的人物雕塑和战士的冲锋画面,以及各种灯光的投射和横幅视频背景的切换,交织在一起营造出剧场氛围,具有引人注目的艺术效果在化妆服装方面,根据舞台大,空间深,灯光强的特点,对舞台场景活动和个性化演员进行必要的彩墨化妆,穿着搭配特定的服装,使演员和角色在外在形象特征上尽可能协调统一比如贯穿全剧的老红军的妆容服饰就是一个例子他穿着黄绿色的红军装,戴着五星红军帽他的面部妆容黝黑,眉毛夹杂着白色,左胸覆盖着勋章,准确地表现了人物的外在特征
该剧根据演出调度和剧情需要,灵活应用了两屏升降,桌台移动和固定灯光投射的变化,让演员们在合适的时间上下,无缝衔接比如第一幕是在老红军和老参谋离开之后,第二幕拉开了这时团里唱《夜渡于都河》的演员已经就位,马上开始表演演出结束后,第二幕换成了红军战士在风雪中艰难行走的情景表演比如在短篇小说《连心锁》的表演结束时,我们定点投光,收集兴趣,让剧中的班姐们蒙在鼓里从舞台管理的角度,根据演出的需要,利用文化艺术中心的综合优势,引入编剧,导演,艺术总监,作曲,舞美,灯光,造型等,邀请一批国家级专家参与,让各个分支节目达到统一的审美和协调,形成和谐的艺术整体
从评弹到评弹剧——苏州评弹生存发展的必要探索和有益尝试
《红军故事》的创作和表演让我们在幕后思考,这是当下很多传统艺术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新课题,即像苏州评弹这样的传统艺术如何在大力倡导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同时,实现老树新枝,焕发生机。
从去年上海的《医圣》到今年苏州的《红军故事》,批判剧的出现不再是个案这让人想起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名言:存在即合理在我看来,《红军故事》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是新时代苏州评弹艺术风格有效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响,从而对一桌两椅,无需化妆,不求声光的传统表演格局提出新的审美要求。
同时,在信息传播和交换发生革命性变化的今天,各种艺术样式特别是相邻艺术样式,比如曲艺和戏曲的跨界合作和相互渗透,已成为一种主观需要和客观存在的现实如何既要守正传承,移步不换形,又要创新发展,原汁添新味,是所有传统艺术样式不能不面对的历史考问
当然,我们还要看到,这也是评弾就青年的一种历史责任评弹老听客陈云同志曾经深刻指出:不要让青年就评弹,而要让评弹就青年从根本上说,评弹的未来属于青年人这种2个小时左右演出时间的中篇评弹,评弹剧和主题专场模式,比较适合于青年受众的审美兴趣和观演时间,因此《红军故事》这样的创新创作是苏州评弹动态性和活态性发展的必要探索和有益尝试质而言之,在演出环境上小剧场和大剧院并举,在演出受众上银发族和青年人兼顾,在演出内容上传统与现代齐飞,使两者彼此协同,相互支持,不失为现阶段苏州评弹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