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乡村振兴的“文化粮仓”-ab娱乐平台注册入口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布时间:2023-01-10 09:30
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年来,山东省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注重发挥文化力量,引导基层动员和盘活文化资源,搭建活动平台,创新服务理念,建设文化粮仓活动,文体设施,非遗项目等这些代表农村特色的文化粮仓铺就了一条快车道,帮助农村基层群众振奋精神,坚定自信,大大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阵地建设与时俱进。
最近几年来,山东省构建强大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强化投入保障,政策保障,机制保障,坚持一院多能,一室多功能,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统筹各类活动场所建设。
日照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委宣传部等11个部门出台《日照市博物馆改革发展实施方案》,鼓励和支持乡村居民和个人依托古遗址,历史建筑,文化自然景观,工农业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建设乡村博物馆和社区博物馆,坚持规范与帮扶并重,引导乡村博物馆做好地方文化资源特色挖掘,展览布局,藏品管理等工作通过结对援助和组织国有博物馆专家的现场指导,对有条件的乡村博物馆,积极支持其备案非国有博物馆
日照市岚山区南樊家村乡村博物馆收藏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ab娱乐平台游戏中心的荣誉证书,财务票据,村史资料,农耕器具等物品180余件,生动展示了南樊家村两委带领全体村民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奋斗历程。
日照高新区曾经缓慢的乡村农耕民俗博物馆与学校共建,依托当地学校的部分遗址,建设乡村博物馆,收集农民日常生活,农业生产,生活用具等使用的老物件1000余件下一步,当地学校计划投资50万元对乡村博物馆进行改造升级,建设渔民文化,农耕文化,考古发掘的体验区,向青少年展示淳朴的乡土文化,民俗风情,传统农耕文化的历史发展与变迁,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莒县巨小店镇横山岁月村博物馆依托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争取各级资金600多万元,投资建设了集沙盘模型展示,多媒体演示,革命文物实物展示于一体的高标准展厅,成为当地红色文化教育,党性教育,红色旅游品牌宣传的示范点。
非遗项目带来快乐。
非遗项目植根于当地民众,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资源,既能传承乡村文脉,又能帮助村民致富山东省实施农村文化产业精品工程,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农村文化产业新模式,推动特色非遗项目传承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山东特色的农村文化品牌
最近几年来,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依托黄河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整体实施五个一工程,推进非遗旅游融合发展,深挖农村传统文化资源,激活农村特色非遗潜力,在增加村民收入,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过程中,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共同富裕新路子。
东营市利津县老街场巷非物质文化街项目整合南岭村附近的62个非物质文化项目,通过设置展示体验区,建设产品销售店等方式,积极寻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日常生活,旅游产业的结合如今,利津县老街长巷非遗文化街实现了非遗项目的长期入驻和充分展示,成为当地集休闲,观光,体验,购物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截至目前,南岭村周边已有2000多人在家门口真正吃到了旅游饭农家乐,食品作坊,民宿等每年为南岭村增加收入80多万元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在当地得到了充分的融合,真正实现了乡村振兴,也为黄河口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范本和借鉴
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题中之义山东省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中蕴含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引导农村基层群众爱党爱国,向善,孝老爱亲,忠于正义
几年来,邹城深入挖掘邹城本土文化,探索上海九三古村落 商业模式,市场化开发明清上海古村落,复制柳编坊,粗布坊,酒厂等作坊技艺,建设婚俗房,老校等经典特色小院,展现看山看水的乡愁文化建设康王谷花卉世界景区,建设采摘体验馆,水上光影秀平台和亚洲第一玻璃栈道花桥,打造集观光游览,科普体验,亲子娱乐为一体的田园生态示范园区同时,通过出租农村闲置资源和农民入股土地,改造青年旅社17家,建设民宿院落36个,配套建设泉山客栈,孟子书院,泉山家庭农家乐等
邹城还旨在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的消费需求,加强文化消费供给,丰富文化消费业态,拓展文化消费空间,激发文化旅游消费潜力坚持创意驱动,市场主导,数字赋能,构建具有邹城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体系,实现文化资源商业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例如,当地政府在农村实施了优秀手工工程,建立了手工资源,项目产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个信息库,推出了邹鲁糊粮茶,沂山松墨等手工产品,其中包括128个产品,17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150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擦亮了山东手工邹鲁尚品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