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ab娱乐平台注册入口-ab娱乐平台游戏中心 > 书画

书法家练出“洪荒之力”:36斤棉纱当毛笔-ab娱乐平台注册入口

来源:浙江文化网    发布时间:2017-08-15 00:49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余如波)8月27日中午时分,成都锦里游人如织。闹中取静的“锦里书苑”中,法国画家马克正和这里的主人、巨笔书法家张贵生兴奋地攀谈。2015年,马克从朋友那里偶然了解到张贵生的巨笔书法,好奇之下不远万里从法国专程前来拜访,此番则是两人再度在蓉城交流艺术。

今年初,“百部看四川”发布《从拾荒者到书法家》,张贵生为英国前首相卡梅伦书赠“和平”二字之事,也为更多人知晓。从最初习练书法到如今“运巨笔如飞”,张贵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红泥水废报纸,练出巨笔书法家

跟许多书法家的工作室类似,“锦里书苑”也摆满了文房四宝,不过规格却大得多。记者提起一支毛笔,只见笔腹足有小臂那么粗,重量估测约有数斤。张贵生习惯写完字不洗笔,毛笔必须在这种条件下保持韧度,因此其质地多为马毛、牛毛甚至人造纤维,而非羊毛或黄鼠狼毛。

常规执笔法显然无法驾驭这样的毛笔,张贵生通常抓住笔杆,饱蘸墨汁后在宣纸上拖动,脚下不断变换方位以完成书写。他也不用墨锭磨墨,而是囤了数十箱墨汁,每次创作便倒出10多瓶。其他工具也大得吓人,10厘米见方的印章,盘子大小的印泥盒子,都用来在作品上钤印。

豪放背后,张贵生的书法之路走得异常艰辛。“因为少时家境贫困,一家六口挤在十几平方米的屋里,后来实在住不下了,父亲就用砖、油毛毡这些材料砌了一间偏房,有时候我就睡在里面。”张贵生说,由于家庭收入有限,有时候开学之后不得不写“缓条”,“4个孩子轮流交学费”。

对于张贵生而言,幼年生活中最大的乐趣便是写字。“从小班里的黑板报、大字报都是我负责。”买不起墨汁和宣纸,张贵生就把红泥浸在水中,在废报纸甚至地面上书写。没有书法老师指导,他就借来字帖,反复临摹直到一笔一划都记在脑子里。成都举办的各种书法展,张贵生都会抽时间前去观看、学习,从老一辈书法家那里汲取营养。

沙中作书练臂力,36斤棉纱当毛笔

后来,张贵生经济压力缓解,能将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精进书法技艺。“书法界有句俗话,叫做‘一张好纸,三千废纸’,我自己是‘一张好纸,三万废纸’。”

张贵生注意到,除了“榜书”之外,传统书法对于“大字”的书写不是特别关注。“有些摩崖石刻虽然字很大,但并不是直接写上去的,而是在地上做好模子后刻在崖壁上。”加之时间、精力和经济上的宽裕,张贵生开始了巨笔书法的探索,这一写就是10多年。

练习巨笔书法伊始,张贵生便抱定信念:必须站着在书案上写,以表现行云流水的气势。这样一来,书写者势必将毛笔反复举起、拖拽,对臂力要求极高。为了练臂力,他在家里摆上砂缸,倒进半吨沙子,每天早晨拿钢管在沙里写字,坚持了整整12年。原本生锈的钢管,也逐渐被磨得铮亮。

张贵生坚信“自古书法无陈规”,他的巨笔书法不断创新,甚至突破了传统书法工具的限制。2004年10月,为迎接即将到来的“2004·中国西部论坛”,张贵生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创作。在西南民族大学体育场上,他将36斤棉纱捆扎起来作为书写工具,先后蘸取200斤墨汁,在一块56米长、12米宽的白布上写下“西部魂”3个大字。张贵生笑言,“棉纱蘸上墨估计有六七十斤,这个过程都不能叫做‘写’了,‘拖、抱、舞’可能更合适。”

“我也在历练自己的‘洪荒之力’。”张贵生希望有机会在海外举办个展,让更多国际友人了解巨笔书法。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