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江东诗词论坛之《高考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ab娱乐平台注册入口
来源:营口热线 发布时间:2019-02-01 14:38
闵凡军
高考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一
在中央党校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这之前和之后习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也多次强调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根据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通知》,要求计划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建设100个左右中华优秀传统传承基地,内容包括课程建设、社团建设、工作坊建设、科学研究、辐射带动、展示交流等六个方面。
今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长陈宝生又就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他说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一是覆盖教育的各个学段,我们把这项工作看成是一个固本工程;二是融汇到我们教材体系中去,我们把这项工作看成是铸魂工程;三是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我们把这项工作看成是打底色的工程。接着又谈了具体要办的四件事:第一件事是教材体系建设,针对各个学段特点,选择合适的内容进入教科书;第二件事是拓展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里面,传统的戏曲、国画、书法,甚至包括中医药,都可以进,以拓展校园文化,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更好的沃土、更好的氛围;第三件事是加强研究和阐释;第四件事是推进国际传播,即不仅要进校园,还要出国境,讲好中国故事。
相关部门都对此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如,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大型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刮起一股热爱古典诗词的旋风。学校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作为回应,中小学教材的编写又收回教育部,全国统一使用部编教材。中小学语文课标也都作了相应调整,仅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小学就增加了139篇,高中的古诗文背诵篇目则由过去的14篇增加到72篇。新教材更显示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二
选拔性考试对教学具有极强的指挥棒作用,今天的高考如此,昔日的科举考试也如此。大家都知道,在唐代,诗是文学的杰出代表。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楚之骚, 汉之赋, 六代之骈语, 唐之诗,宋之词, 元之曲, 皆所谓一代之文学, 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在唐代王侯将相,贩夫走卒,皆可为诗;言志表情,书信邀请皆可入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的《赠刘十九》)就是典型的邀请函。唐诗为何如此发达?这固然是经济发达、文化多元融合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唐代把诗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应该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史载,自中宗神龙三年(707年)始,规定进士科的国家级考试(即省试)考3场,次序为:帖经—诗—杂文。第一场合格方许考第二场,第二场合格才有资格考第三场。唐代属于科举考试的初创阶段,考试内容、规则乃至主考官都处在探索阶段,3场考试哪前哪后经常有变化,且各场的考试内容也屡有更动,如律赋也一度考查过,但诗一直是考查的重点。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如果以“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为科举考试的规范,那么科举考试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算起,到正式废除,整整绵延了1300年,走科举之路被认为是当时读书人的“正道”,对读书人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正是凭借科举的巨大影响,使得诗这种文体在唐代达到极致。
今天,面对弘扬传统文化的强劲东风,高考在题目的设置上也加强了对古典诗词的考查。以江苏高考试卷为例,直接出自古诗文及楹联的题目,选择题3分,背诵8分,鉴赏10分,占整个试卷分值的约13%,而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中往往还涉及古诗词,如果也算上这种间接的考查,占比更高。但无论是中国诗词大会,还是高考,都只是考查背诵和理解,都缺少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诗词创作。没有创作无论如何不能算是对古典诗词的真正传承。如果诗词大会继续办下去,且想有所创新和深化,那就应该加入创作这一环节,不少业内人士也提出了这样的看法。但在高考试题中加入诗词创作的考查,却鲜有人提出。事实上,高考试卷不但不考查古典诗词创作,甚至连新诗的写作也在被禁之列。每年的高考作文要求总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诗歌写作成了高考的禁区,这与“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的确有点不相称。当然,这考虑到评卷的困难,但总不能因噎废食,再说其它文体的写作在评卷上也存在见仁见智的现象。目前古典诗词的创作队伍明显老龄化,老干体风格弥漫,制约了古典诗词的创作质量。青少年富有创新意识和创作朝气,如果我们在高考中加入对中华文化瑰宝古典诗词的创作考查,必然会在中小学师生中掀起学习创作古典诗词的热潮,从而培养出一大批年轻的诗词写手,让中国的这个文化瑰宝发扬光大。目前,面对高考,老师和学生都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应试训练上,师生整天在无边甚至浑浊的题海里地遨游,疲惫不堪而又无奈甚至反感,每年毕业季有不少学校的毕业生以撕书来发泄就是明证。而这种训练并没有根本改变学生的学业状况,但最好的读书年华耽误了,审美能力削弱了,真正的人文素养却耽误了。把创作诗词列入高考考查内容,总比让学生天天遨游于无边的题海、研究做题技巧、背诵做题套路要好得多吧。纵然是先作为加试题,对师生也是极大的促进。
三
江苏在对古典诗词的传承上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江苏省诗词协会特别重视诗教工作,根据中央指示精神,适时部署了诗词“六进”: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机关、进景区。五年一届的全国诗教工作先进交流会连续四届都在江苏召开,这是对江苏诗教工作的肯定。苏州市语委每年都在全大市中小学中开展“姑苏情诗词歌赋大赛”活动,且把获奖情况列入对学校和辅导老师的绩效中,有力促进了诗词的创作,不少中小学把诗词教学列入教学计划中,诗词创作的数量和质量都逐年提高。不少学生,甚至小学生写得有模有样。苏州市诗词协会从成立的那年起,每周五都面向社会举办公益培训,30多年从未间断,壮大了诗词创作队伍。
2016、2017两年,我担任卓越班的教学任务。卓越班是我校根据学生特点、家长意愿和升学现实而开设的升学立交桥项目。它的特点是可以避开国内高考,完成相应的课程后直接申请国外高校。无需按照高考的要求天天在题海里疲惫地遨游。面对这一特点,考虑到他们出国的现状,为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文化自豪感,决定把讲授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主要内容。于是我编写了校本教材《苏州中学传统文化普及读本》,重点讲授古典诗词的欣赏和创作。实践证明,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创作水平是高的,把古典诗词创作列入高考考查范围是完全可以行得通的。
闵凡军,丰县人,1985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后相继在丰县宋楼中学、丰县中学、徐州一中、苏州中学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在《中华诗词》《江海诗词》《诗词世界》《姑苏晚报》《徐州日报》等报刊发表诗词散文百余篇。诗文集《南园听雨》上下册由文汇出版社出版,现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苏州市诗词协会常务副会长,苏州市沧浪诗社常务副社长。
附:
苏州中学诗词楹联社部分作品
高一张宇杰
读贺铸《六州歌头·少年侠气》词
少时任侠轻生死,交结豪雄沥胆盟。
走马飞鹰平狡穴,系刀提剑踏重城。
盏中知我书丛老,梦里闻他鼓角铮。
白羽空悬边塞远,刃锋啸匣为谁鸣?
西江月
夹岸飞花缱绻,拍堤绿水沉浮。
林莺声巧唤春愁,芳草离离如旧。
莫恨清欢难觅,且携诗酒同游。
长留无惜万金酬,换取斜阳满袖。
高一马佳旻
江城子·暮春和东坡浣溪沙词
灯稀火冷锁梧桐,碧江空,卷残红。春色无情,归去几时同。清泪为君添尽也,留不住,画屏中。
不如跃马绕芳丛,楚王宫,斗城东。谁道清欢,只有晓寒风。万首新诗千斛酒,明月共,送归鸿。
高一(5)班花子涵
醉花阴
月晓嫩寒窗韫雾, 慵倚春归处。
莺闹杏棠梢,菀柳含烟、郁笼华枝数。
翠眉宛转低声语,共饮钗头露。
绿绮赋清商, 酒暖花深、莫把春光负。
高一(3)盛佳琦
水龙吟
袅晴绿晕青丝,晓来沁香三分岫。茗幽窗落,卷帘不见,暮春时候。花意阑珊, 微波清潋, 莺燕来后,拟把闲情付,晓风院落,笑靥月, 星如绣。
一夜雨听轻扣, 翠倾窗, 泻来绿漏。青蒿竹箄, 春分兴致, 纤云霜皱。深巷琴音,卖花声过, 往生烟瘦。谢池春, 月满闲敲竹下, 雨疏风骤。
高一(11) 周若昕
浣溪沙
春雨潇潇暮色天,遥怜翠色对朱弦,归鸿无信少云笺。
去日清欢难再觅,宜寻斗草踏青田,卖花人过竹桥边。
少科班 王守一
莺啼序?别姑苏
寒梅又携雪去,恰苏城水暖。暮虹挂,犹照繁花,且把词曲轻唤。正春景,云飞陌上,晴烟半卷离人愿。念轻灵,零乱红尘,碧空光转。
似水流年,踏雪傲立,绘丹青画伞。又谁料,天命殊然,奈何风月迷幻。有情人,难成眷属。只空叹,尘缘难断。赴姑苏,听雨孤寒,落花残瓣。
韶华暗度,渡口桃花,桨拍水影乱。又一去,再难相见,怕了相知,忘了相思,几番心倦。江南故景,清明烟雨,渔樵江渚姑苏意,笑声浓,不掩离人怨。挥毫水墨,诗词又赋江山,一生豪情初展。
莺啼翠柳,雨破星霜,又与青鸟伴。再点检,来时痴念,放浪形骸。不羡浮名,酒杯倾满。辞离紫陌,龙翔天际。茫茫人海谁识我,看今朝,心寂寒书卷。东风吹起蒹葭,忘却前尘,笔停梦绽。